信息化网站建设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高校网站建设一般用什么系统好
1.高校网站群制作比较好的公司有很多,这里没办法给大家一个准确的,因为不同的地区制作公司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是好的公司会有这些特点,高校用户可以在选择的时候参考
2.专业的制作团队:
作为需要建网站的客户而言,想建设一个专业的网站,在挑选公司的情况下,就先要掌握这个网站建设公司是不是具备专业化的网站制作团队,是不是有充裕的网站专业专业技术人员,这种全是考量一家网站建设公司是不是靠谱的关键标准。因为好的公司一般会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行专业的设计。
3.是不是有出色的制作实例
网站群建设是一门十分具体的专业技术性,企业用户在挑选的时候,也要留意掌握这个网站建设公司有什么出色的网站制作实例,根据其制作的网站来调查网站建设公司的专业水准。好的制作公司好的网站群案例会有很多。
4.有效的制作周期时间
一般状况下,公司在开展网站制作的情况下,大多数都是有一定的周期时间,也就是在相对的时间内进行网站的制作。一些不太专业的网站建设公司通常制作周期时间较长,在这里一点上,企业用户要开展用心的鉴别
郑州佳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十六年,是国内最早自主开发网站群产品的公司,有众多高校客户案例,完全满足客户要求,并可以做二次开发,所以说它是一家比较好的高校网站群,用户如有制作需求,可致电咨询
2w是什么意思?
2w指2w网站建设。
2W网站建设为国内具有自主研发运营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服务提供商。它提倡有线无线,双网建设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服务一站式建设理念,为企业提供适应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互通发展趋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致力于成为中小型企业可依赖的信息化基础服务提供商。有线无线,双网建设,构建企业服务营销平台。
特点:
2W网站建设实现了电脑网站与手机网站共用一个信息管理平台。它提倡有线无线,双网建设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服务一站式建设理念,为企业提供适应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互通发展趋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w网站建设是由“2w80”网站首个提出的一种新的网站建设模式。3G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网络;因此为2w网站建设模式了创造良好的环境。
网站建设与学会工作信息化——以中国土地学会网站建设为例
钱锋1 杨征2
(1.中国土地学会办公室,北京,100035;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学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学会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会的工作效率和生存能力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本文以中国土地学会网站建设为例,对如何利用网站建设促进学会工作信息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站建设;学会工作;会员管理;信息化
在Internet时代,学会向公众展示的最迅捷渠道是互联网,学会应在互联网上有位置、有形象、有信息。因此,建立学会网站,利用网站发布学会活动信息,开展学会活动;通过网站加强与广大会员的联系与沟通,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学会服务广大会员的能力,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增加学会的吸引力。中国土地学会网站建设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1 中国土地学会的网站建设
中国土地学会网站从2004年11月开始筹备,2005年6月25日,也就是第15个全国土地日开通试运行。
中国土地学会网站建设得到了国土资源系统有关领导、各省级土地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土地方面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首先制定出网站建设的规划方案,对网站的目标、内容、功能、作用、使用方式进行了设计,力求做到定位准确、功能架构合理、内容充实。网站开通后,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内容越来越丰富,功能也不断完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中国土地学会领导和网站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土地学会网站已初具规模,并不断收到专家学者的稿件及网友留言,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网站现有数据1400余条,其中,网站开通前存量信息有300 条,开通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更新信息1100余条。网站自2005年6月25日开通至2006年10月31日,共有25万人次访问了网站的96万次页面,其中2006年6月27日访问数最多,达到1046人次;平均每天551人次访问;平均每天2201个页面被访问(图1)。做为一个专业的学术网站,中国土地学会网站对学会提高为会员服务水平、扩大学会社会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可喜成绩。
1.1 中国土地学会网站主要栏目及内容
网站共设置一级栏目19个,如:学会动态、学术交流、媒体热点、学科建设、土地科普、教育培训等;二级栏目有14个。
图1 网站综合分析图
在中国土地学会网站中,除汇集学会以往活动的历史资料外,还及时发布学会活动的即时信息,宣传土地管理中的新观点及有关土地科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网站实现学会的成果展示、会刊联系,优化信息的流通渠道。与此相关栏目包括学会动态、媒体热点、土地科普等。
(1)学会动态栏目:主要发布学会近期开展的各项活动的信息,目前已发布动态图文信息70条;约1万1千人访问近2万次页面;平均每天有16人访问。
(2)媒体热点栏目:主要发布各处转载的有关土地方面热点问题,目前已发布动态信息400余条;约3千人访问近5 000次页面。
(3)土地科普栏目:学会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及土地科普知识和小常识,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土地科学的了解和关心程度。参与了“中国科协国际性全国性纪念日推广宣传活动”,与搜狐网科学频道共同完成“全国土地日”专题制作,在搜狐网科学频道和中国土地学会网上同时播出。
(4)学术交流栏目:主要发布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综述;专家观点,国内、国际间学术交流情况等。目前已发布动态图文信息88 条,约4 万人访问了近8 万次页面;平均每天有62人访问。
1.2 专题论坛
围绕国土资源部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上与土地管理有关的热点问题,网站专门开辟了一些专题论坛,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发表观点和看法,并开辟留言箱,反馈网民的意见和问题,由专家解答,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相关专题论坛包括如下内容。
(1)《物权法》论坛:为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征求对《物权法(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于2005年7月18日起开设了物权法论坛,设置了网上调查、物权法(草案)摘要、名词解释、媒体聚焦、留言反馈等栏目。近300余人参与了物权法的网上调查,效果良好。
(2)土地规划论坛:为了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学会开设了“土地规划论坛”。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网上调查,同时就如何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如何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如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问题,如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如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实现公众参与问题,如何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问题等开展了网上讨论。专题设置了领导讲话和文件精神,网上调查,专家观点、意见与建议,会议综述,媒体聚焦,请您留言等栏目。论坛发布专家论文20余篇,近200余人参与了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网上调查。
(3)6.25论坛:连续开办了4届土地日论坛,发布土地专家论文81篇,其余未发布的文章也在其他媒体上有刊登,论坛还开设了网民留言信箱,并及时反馈网民信息,同时发布各大媒体的相关信息。
(4)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系列活动:为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由中国土地学会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发起,在6.25 前后开展了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系列活动,总结土地管理经验,宣传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土地管理效率。活动期间学会网站与人民网房产频道、国土资源新闻网等12家网站联合全程直播了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座谈会,并开设网上访谈、网上论坛、网上报道、图片新闻等栏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5)网上直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年9月17日,学会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分会场举办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为主题的第4单元会场。配合此次会议,学会网站做了网上直播,及时发布会议内容和相关视频、图片。
1.3 会员网上登记和管理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中国土地学会开发了中国土地学会会员登记和管理系统,以及中国土地学会个人会员数据库,链接在网站会员天地栏目。中国土地学会会员登记和管理系统采用了B/S 结构,开发环境采用的是IIS+SQL SERVER+ASP,该系统基于角色权限管理,具备了申请、统计、查询、打印、修改个人资料等功能。通过网站进行会员登记、管理和服务,借助互联网开展会员登记和新会员发展工作,有效提高了数据库中会员资料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2 网站建设对学会工作的影响
根据中国土地学会的经验,网站建设对学会工作有以下影响。
2.1 网站是宣传学会形象、发布学会信息的窗口
学会网站的功能之一是能够建立有效的学会形象宣传、风采展示、会刊宣传,打造学会形象。作为学会的网站,需要面向社会,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网站的建立可以使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快捷、跨地域优势进行信息传递,对学会的活动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对促进学会开展学术研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学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又为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2 网站是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广阔平台
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具有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并且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专题论坛、网上调查,通过与公众和广大会员的互动,形成学术沙龙。一方面增加了学会为会员服务的手段;另一方面增加学会网站的吸引力,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
2.3 网站是学会进行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随着学会网站的发展,网站的功能逐渐从树立形象、发布信息过渡到使用网站来开展学会工作。建设工作型网站已经成为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建设和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学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通过在网站开展个人会员网上重新登记工作,将使会员数据库的内容准确、完整,并可由会员本人及时更新、补充,具有一定时效性。而个人会员登记和管理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高效,将极大地提高会员组织管理的工作效率。利用网站中的个人会员登记和管理系统,可以初步实现会员登记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3 加强学会网站建设,促进学会工作信息化
学会工作的信息化,就是指在学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学会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学会运行效率和生存发展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学会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
实现学会工作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强学会网站的建设,提高学会网站的技术含量,不断改善网站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就中国土地学会网站而言,还需对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会员及组织工作管理功能
在基本完成个人会员网上重新登记工作和完善学会网站功能的基础上,落实个人会员登记号制度,使学会能够根据个人会员登记号对会员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获奖情况、参加分支机构活动情况以及个人会费缴纳状况进行统计和查询,并通过奖励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的会员,提高会员参与学会活动的积极性。在健全会员数据库的基础上,创建学会的专家库,逐步建立会员的多元结构,实现会员的分级管理。
3.2 作为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
在网上发布的所有信息,其电子版存入网站信息库,随着时间推移,内容不断增加,成为学会日常主要工作的数据库,对学会档案管理、数据统计、资料检索等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网站将开发会议报名系统、论文提交系统、学会书刊发行系统等其他功能,进一步提高学会工作信息化水平。
3.3 网站互动功能
进一步开发网站的留言等互动功能,在服务会员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会员参与学会网站的建设,同时为土地科学的发展进言献策。
3.4 会员服务功能
学会可通过网站向会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并及时征询会员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在学会网站上设立会员服务区,会员个人凭会员登记号登陆,该区能够为会员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料,为会员提供相互联系和沟通的平台。此外,在会员登记和管理系统中增加对会员的留言查看功能、通知功能、文章著作检索功能,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同时还为个人会员设置网页、与团体会员单位网站建立链接,使网站真正成为网上土地科技工作者之家。
企业信息化系统怎样建设
ERP年会征文7:企业如何成功实施ERP系统
今天
企业要发展,就不能与信息化完全脱离,企业信息化的唯一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而达到产品上市快(T,Time to Market)、质量好(Q,Quality)、成本低(C,Cost)、服务好(S,Service)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因此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和新的要求,对企业信息化的全面理解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不能不过问ERP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基本的模式。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内容,只是管理信息化的范畴。企业信息化应该是CAD / CAE / CAPP / CAM / PDM / SCM / CRM /OA /eB等信息的全面集成和与自动化设备或生产线的信息交换。由于资源计划系统“可以确认的和可操作的”好处,在这种软件系统商品化以后的30年里,今天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一直都在积极地实施MRPⅡ/ERP系统。在2004年被AMR(先进制造系统研究机构)所调查的大约60000个美国企业中,有58000个都实施了某一类MRPⅡ软件。全球500强企业有90%实施ERP,在国内大中型企业用户已有2000余家。MRPⅡ/ERP对企业的业务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ERP把各个部门集成在一起,减少了出错率,精简了机构,预测和计划的功能加强,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据AMR预测,全球ERP市场在近五年内将以年综合增幅37%的速度发展。由此可以看出,ER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的革命。ERP是一股来势汹汹的潮流,更是一种后劲十足的趋势,它无疑会给我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力搏击的众多企业注入新的血液,产生新的动力。
但也有人对以上问题持否定态度,据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行业性权威调查研究机构就(MRPⅡ/ERP)问题在90年代推出了几份著名的评估报告表明:MIS在企业中取得成功的概率不足50%,最近《计算机世界》提到MRP、ERP从诞生到现在已经30年,实施成功率极低,美国大概45%,中国大概20%。也有报告甚至痛心惊呼,在人类奋斗的历史中,没有象今天(MIS)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取得如此少的成果。
信息系统在我国相对起步较晚,不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资规模很大,而收效甚微,稍为成功的企业管理中也只是停留在以简单、重复的大数据处理为核心的部门和领域,在流程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和企业制造环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始终充满了不稳定性和多样性。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管理技术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的企业战略轴心。
ERP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以管理实践为基础的,从最初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专注于制造加工资源计划(MRPⅡ),到企业资源计划(ERP)都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发展而来的。ERP管理模式几乎覆盖了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涉及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物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等。ERP系统是对企业内部生产制造、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财务、市场营销、服务维护、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等子系统的全面集成。
鉴于ERP系统的思想、方法和所涉及的管理范围,企业上马ERP系统是大势所趋、成功实施ERP是众望所归,实施ERP系统成了众多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标。但企业在真正实施ERP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很快就能达到理想目标的,有些企业在ERP方面进行了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及人力投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率,陷入了一种不断投入却无法得到合理产出的投资漩涡。如何减少实施风险,增大成功率,在实施中应考虑哪些问题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如何在一个企业里成功实施ERP项目?这是从事ERP事业的人员关心的话题,也是准备或正在实施ERP项目的企业关心的话题。在很多的报刊、杂志以及咨询管理的网站,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章,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统计分析等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十几年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从不同方面做一下总结,与各位进行交流。
1、提出问题,明确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企业在准备应用ERP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明确企业的需求: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ERP系统是否能够解决?ERP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的分析?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上ERP的目的所在,到底为什么?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或准备在上ERP之前让咨询公司帮助理顺、人员的素质够不够高?另外要考虑对此需求,企业内部是否已经形成共识,主要决策人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这个报告中,必须有项目可行性的论证和分析。
企业实施ERP项目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企业对ERP项目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是企业对ERP系统进一步了解与正确认识的过程,是企业对本身进行重新认识与解剖的过程,是决定企业是否具备实施ERP项目所要求的条件的科学论证,也是企业立项后对ERP软件选型的重要依据。
实施ERP前没有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企业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认识不够,准备不足,仓促实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行性分析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重要前提,是实施ERP项目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此,企业在实施ERP项目前,是否做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直接决定着ERP项目实施的结果——成功、失败。
●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全面性;层次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可行性分析内容:
人员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企业管理机制与组织行为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参与人员:
企业的领导(一把手);高中管理决策层;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工作人员代表。
●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内容:
企业当前的管理基础;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资金预算;人员素质评估;企业的业务流程测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数据的规范;企业和管理机制与组织行为 。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
可行性分析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重要前提,是实施ERP项目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可行性分析,从而做出是否上ERP项目的正确决策。
2、确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实施目标
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自省建立ERP系统的初衷是什么?作为ERP项目的发起者或是项目的主管,或是未来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将已经形成并得到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明确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落实成文字,明确体现业务目标,实现周期,预期收益等内容。这一份文件将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文件之一,它既是项目启动前企业对ERP项目共同认识的文字体现,也是实施进程中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评估项目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设计,就是要通过:⑴对本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⑵对本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大类分析,⑶行业领导者、行业竞争者分析。对企业信息化,从管理分析、产品营销和资本运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定位,找出适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和可能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制订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时,要考虑近期和远期相兼顾的原则。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方针,防止一哄而起、走形式主义。
总体规划就是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要求,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分步实施就是找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从影响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如财务、销售、采购环节入手,实施重点突破,确保首战告捷;
量力而行就是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在软、硬件选用上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避免盲目攀比;
务求实效就是要始终明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是追时尚、赶潮流,更不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给人看。
3、 高层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
企业一旦确定上ERP项目,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ERP系统实施所影响到的部门和企业高层领导应成为项目的发起人或发起的参与者。ERP系统的实现目标、业务范围等信息应当经由他们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管理者公开表现的对项目的理解与支持对推动项目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过去,人们常常强调的“一把手原则”来说明领导在ERP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引进信息系统时需要企业一把手亲自参与,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息息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方向的把握,离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就不利于系统的建设。
建设一套企业神经系统,企业领导班子首先要通过培训、观摩、调研、讨论和比较来开阔眼界,提高认识,统一意见,明确需求。其中关键的是一把手要认识到位,决心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头号的“一把手工程”,它涉及到战略更新,流程重组、资源投入、利益调整、难题攻坚、矛盾协调、制度保证等方方面面,没有一把手和管理班子的清醒与坚定,是肯定做不好的。
4、让业务驱动ERP项目的实施
ERP系统的项目实施是以业务和管理为核心的,是为了建立一套以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因此ERP系统的实施应当是以业务过程来驱动的,而不是IT技术。
ERP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如订单输入、生产计划、采购供应、发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还要考虑企业在竞争中的客户化价值的创造和交付。
5、有效控制变更管理
项目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也就是企业过程重组和流程再造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如何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如何能够使企业内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同并接受这一变化是项目负责人将面临的严重挑战。不仅如此对于新系统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对业务用户的各种培训,以及为配合新流程的相应的外部管理规定的制定等内容,这些都是成功实施项目所要把握的因素。
变更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企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分析、处理系统实施带来的变化,对系统上线会影响的人员和部门以及需要协作配合的部门,及时通报实施进展状况,最大程度上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实现系统上线的平稳过渡。
6、项目实施组织结构的建立
实施ERP系统人是项目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实施ERP系统不只是单纯地使用掌握一套计算机软件系统,而是实施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人机交互的管理系统。要使ERP系统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参与以及必要的组织保证。因此,企业ERP项目实施由企业项目实施领导组直接领导,项目组成员由用户实施领导组、ERP实施小组以及软件公司人员组成。
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机构中,实施领导组、实施小组和软件公司项目组在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分别担负不同的责任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地说:
实施领导小组是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该机构应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从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规划出发,提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
实施小组负责制订和下达分期项目实施计划,解决和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定期向实施领导组汇报计划执行情况,指导各业务部门、车间的项目实施工作。
软件公司项目组负责与用户实施小组共同制订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对用户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用户进行规范化的实施工作。基于各个小组的职责不同,根据多年的实施经验,建议人员构成情况如下:
1)、实施领导小组构成:
实施领导组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信息主管
成员:部门经理、副经理
2)、实施小组构成:
实施组组长:信息主管
副组长:业务部门主管
成员:由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分厂、物资、销售等部门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协调能力并熟悉本部门业务的管理人员以及计算机开发,维护人员组成。
3)、软件公司项目组构成:
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程序开发人员、系统实施人员
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否则项目会被无期限推迟、最终使项目实施失败。
ERP系统实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的。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充足才能保证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
保证项目组成员的稳定性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的流动会对项目实施带来负面影响。最常见的问题是离开的人员曾经参与系统的各类培训对系统的实现功能十分了解,且参与了新系统的流程定义过程,了解流程定义的原因和理由,以及新流程与现有流程不同之处和改变原因。而新加入项目组的成员不但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熟悉系统,同时对新系统定义的前因后果也缺乏深入理解,由此可能会带来项目实施的拖期和企业内其他人员对项目实现结果和目标的怀疑。
7、 软件供应商与实施伙伴的选择
ERP软件系统有不少,各自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很多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产品演示与讲解仍难以做出最后的抉择。针对这种情况,建议:①对软件的选择要依据企业对ERP系统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实施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哪一个产品更能贴近自己的要求;②ERP系统最终拥有者是业务部门,因此选型工作必须有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而不能简单地将工作分配给IT部门完成;③考虑系统的投资保护,在选择软件供应厂商时应注意其产品的开放性、技术支持能力和持续发展性。在计算机技术从集中式转向开放环境的发展趋势下,许多老牌的ERP软件商如SSA、JDE等被迫从昔日辉煌的集中式模式转向开放的计算模式,但由于技术的不稳定以及没有经过充分的时间验证,造成新版本的不成熟性,对其本身的市场地位造成不良影响。ORACLE是模块化的倡导者,率先实现所有模块可独立安装,并带有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SAP则是最佳业务实践的鼻祖,有庞大的系统功能,可为每个用户提供量体定做的解决方案。国内ERP厂商也是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比较知名的有北京的用友、北京的和佳、北京的利码、深圳的金蝶、济南的浪潮、上海的博科、杭州的新中大、西安的博通等,对不同行业他们各有千秋,都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ERP软件选型过程就决定的ERP项目风险中软件风险的大小,所以选型时,要谨慎从事,不可轻听轻信。选型时应有遵循好用、实用、可发展的原则。
软件选型前要组建好选择软件的人选(实践经验最重要,学术、理论、权威都代替不了实践经验),界定软件厂商范围(国内、国外、大公司、小公司,一定做到货比三家),考虑软件的性能(管理功能、技术性能——安全性、速度、可操作性、可扩展性;实施服务质量、厂商合作态度),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软件的价值范畴,确定与软件厂商合作,软件选型时,要充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
企业选型普遍存在的误区:
对自身的需求与基础缺乏认识,盲目上马,目标不明确;
选型工作以IT部门为主导,计算机技术人员为骨干,业务部门漠不关心,高层领导迟迟不表态、不参与;
在制定选型标准时,以技术性代替业务/功能性;
对ERP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期望、规划过于全面而脱离实际。
8、ERP项目实施
企业实施ERP项目是利用其中所包含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去规范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存发展能力,而不是企业要求ERP软件,按现行管理方法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来个手工操作大翻版。其次,在实施ERP项目时,企业应该建立全局的工程化的概念:实施ERP项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可行性分析到项目的售后服务,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因此,为提高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成功率,必须以工程观点来对待ERP的实施。
ERP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企业与软件厂商之间相互学习与合作的过程,合作的质量直接决定ERP项目的实施效果与进度。
项目小组在整个过程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交流、沟通无时、无处不在,是保证项目实施时效最有效的方法
●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
●实施过程要有效地控制项目的实施进度(企业与软件厂都有责任)
●做阶段性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9、基础数据的准备
ERP系统的运行依赖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备。可以说数据准备工作是整个系统实施过程中头绪最多、工作量最大、耗时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容易犯错误且错误代价极大的一项工作。所以一定要提早进行并认真对待。
基础资料准备过程就是把企业的管理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从文本转换成数据的过程。要求数据规范、完整、准确、及时。规范就是按照ERP哲理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完整是收集、整理的数据必须满足系统运行要求,不能缺少,那么这些数据有体现企业制造资源各种信息;准确就是要求吻合系统要求也体现企业运作要求,否则“输进来是垃圾,输出来也是垃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有这样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样强调数据就是个原因。所以说,数据准备是系统实施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最关键、任务最繁重的一节,就是基础数据的准备。
10、关于报表的问题
报表是很头痛的问题,因为纸张大小,排列组合,千奇百怪,所以收集分析,最后决定是否取消,合并,都很花工夫,之后开发费用高昂,ERP精神是利用荧幕即时查看资料并且经由产生的汇总资料逐层推展查出原始数据,因此报表除非是要向国家政府申报数据,否则应该尽量废止而采用标准分析格式。
11、培训工作
培训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ERP培训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二是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要使用户的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明确什么是ERP,它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那些变化,并明确实施ERP后各个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新的工作方式。培训将采用授课和现场培训的方式进行,将对ERP理论、ERP软件系统功能、使用操作、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下列人员达到如下目标:
●决策人员:要贯穿企业发展目标和新的管理思想及管理理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管理层:让他们形成共识,理解为什么要实施ERP,为什么ERP是管理改造项目,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业务人员的配合,并使他们对ERP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预期,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
●技术人员:了解 ERP原理,理解系统中产品结构的组成和作用;会运用计算机熟练地输入、查询、修改产品的组成等。
●生产管理人员:懂得ERP运行原理,会操作菜单查询工单状态,熟悉工作规范,对工单从领料到加工、汇报整个过程清楚,对缺料、拖期工单了解原因,并能进行处理。
●数据维护人员:理解自己维护的基础数据在系统中的来源和用途,能熟练操作菜单进行数据维护。
●系统管理人员:要让其参与开发的全过程,深刻理解ERP运行原理和各模块间的关系,能够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咨询与培训,并能对系统进行管理、更新和日常维护。
●操作员:对ER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了解;会正确使用菜单上的功能进行数据输入;熟悉数据输入的具体注意事项和规定;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其他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和权限,熟练操作菜单。
由此可见,培训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只是对某一部分人员的问题。
12、人机并行时间不宜过长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并行时间越短,ERP项目的成功率就越大。有几个方面原因:
1) 并行时期,工作量是很大的,时间长了,业务人员都干疲了,甚至会对ERP系统产生反感情绪。
2) 并行时期业务部门一般都是先做旧系统的,再做ERP系统,这时他们并没习惯看ERP系统的数据,而仍是以旧系统数据为准,所以ERP系统的数据有可能得不到及时跟踪,时间长了,ERP系统数据的垃圾会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了一套无用的系统。
3) 并行时期,为核对ERP系统余额与旧系统余额,必须指定截数点,将业务停下来进行核对。当出现差异时还需调整,这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所以每月都会有补数、入数的过程,相当于经常要将多天的工作压在一、两天内补做完成,如果月月如此,业务人员会很累的。
1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ERP系统实施后,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是系统不停顿运行的重要保证,没有制度的约束,业务的规范化,网络安全性、数据安全性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就得不到保证,ERP系统的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必然导致系统的瘫痪。
完善ERP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规则与制度,建立新的面向企业过程的业务流程,这些新的规则与制度包括:
⑴业务流程规则与制度;
⑵系统运行规则与制度;
⑶系统维护规则与制度。
实施ERP系统是一项深刻的管理革命,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必须用书面文件形式把新的业务流程明白无误地昭示于众,即制定工作规程与准则让全体员工严格照此执行。工作规程与准则说明每一项业务流程的目的要求,通过那些部门或岗位,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执行,运行系统的什么指令,遇到例外情况应按照什么原则处理等等。规程之后应附有各种表格、单据,这是管理规范化的保证。通过工作规程的制定,保证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行。
14、信息化项目监理
对于企业,ERP项目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系统工程项目,成功率不足30%,之所以说是高风险,这是因为,企业有效地应用ERP必然涉及到人们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进、管理基础的加强、业务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责权利的再分配、项目应用目标的制定、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建立、应用软件的选择和项目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使整个项目应用具有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和系统复杂等特点。因此引入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项目技术咨询和监理也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大势所趋。
对企业实施ERP过程进行全程咨询和监理,可以降低企业在ERP上的投资风险并大大提高成功率,并可以使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造成软件商在信息化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而企业处于相对劣势(IT技术、软件技术、技术服务协议的签订等方面)。因此,企业有必要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咨询和对软件商实施监控。
ERP项目咨询的内容与范围包括ERP项目全过程,而不仅仅是ERP项目的软件实施部分,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
1.对ERP项目企业需求分析的评估
2.对ERP项目总体规划的评估
3.对ERP项目工作规章制度的评估
4.对ERP项目培训计划的评估
5.对ERP项目基础数据准确率的评估
6.对ERP系统安全性的评估
7.对ERP项目软件选型的评估
8.对ERP项目实施方法与步骤的评估
9.对ERP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的评估
10.对ERP项目阶段实施情况的评估
11.对ERP项目系统切换的评估
12.对ERP项目正式运行的评估
15、结束语
企业ERP系统实施成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程序的重组和创新的管理革命。它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除了企业内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业务层的全员参与外,平台架构、软硬件选型、合作伙伴的选择、组织机构的设置、项目的规模、资金的落实、实施的方法、领导的参与程度、认识水平、制度的建立,以及人员的培训和系统实施后的维护等,都是左右和制约ERP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应引起重视。如果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系统实施的失败。
如果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能够按上述内容踏踏实实去做,会极大提高企业ERP项目的成功率。当然,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情况,但上述内容是每个实施ERP项目的企业都必须做的工作。
以上十四条,是我多年从事信息化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你的ERP实施有所帮助,祝每个企业ERP系统实施都能成功!(E-works)
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站建设有什么区别?
网站建设着重前台信息展现,要以网页的布局,链接架构,信息的整合为重点,还要考虑用户交互,用户体验。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设计。
而管理信息系统,着重在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并根据实际需求生成各类报表。还要考虑信息的安全,储存,及维护。主要是信息的处理。与网站最大的区别是,网站是信息的展现。管理系统要对管理人员友好,而网站要对用户友好